从极地冰川到马里亚纳海沟海浪下10公里的海域,从家用洗衣机里涌出的合成纤维正在污染世界各地的海洋。过去的一年,全世界都从塑料瓶、吸管、塑料棉签棒和塑料袋等一次性塑料造成的祸害中清醒,数十个国家立法限制或禁止一次性塑料的使用。许多可见的塑料残骸终被卷入大海,聚集在巨大的浮岛周围,缠绕着海龟和海燕,像死去的水母一般悬浮在水中。然而到目前为止,海洋污染的主要来源——涤纶、尼龙和氨纶的微小颗粒,却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
2018年,奥地利环境局和维也纳医科大学展开研究,对8名志愿者进行了一周的饮食追踪,有6人在期间吃了鱼或海产品,在他们的粪便测试结果中,所有测试样都含有塑料微粒,种类多达9种,几乎齐全地覆盖了全部塑料类型。而他们来自世界各地不同的沿海和山地国家:芬兰、意大利、日本、荷兰、波兰、俄罗斯、英国和奥地利。这样的结果让人咋舌。“我们大部分的衣服是以塑料为原材料制成的” ,普利茅斯大学的研究员伊莫根 · 纳珀(Imogen Napper)说道,“而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这一点。”“我们经常清洗衣物,每次洗涤都会有成千上万的塑料纤维脱落,”她告诉法新社,“这可能是塑料污染环境的主要来源之一。”“我们如何去除这么小的东西?”然后,她问出这样一个问题。
这些微型颗粒无法被生物降解,自然界动物吞食得越多,体内堆积得就越多,然后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体内,就算不带有毒素,经过不断的积累,也会对健康造成危害。艾伦 · 麦克阿瑟基金会(Ellen McArthur foundation)2015年的一份报告估计,每年有50万吨微纤维渗入水道,而同时每年有5.3千万吨新纺织品被生产出来。根据海洋智慧组织(Ocean Wise organisation)的数据,美国和加拿大的普通家庭每年向环境中释放超过5亿个微纤维颗粒。
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这些纺织品的微小颗粒无论是否是合成的,绝大部分都在水处理过程中被拦截,但仍然有近9百吨的微颗粒终流入海洋。然而在不发达国家,被拦截的颗粒数量会更少,这加剧了流入大海的塑料洪流。
“微塑料对微小海洋生物的危害几乎是可以肯定的,就像单薄的购物袋对海龟的危害一样。”海洋智慧报告的合著者彼得 · 罗斯(Peter Ross)解释道,“我们很难获得法医学上的线索,因为随着虚弱或死亡的微生物被其他物种吃掉,证据就迅速消失了。除了简单地减少洗衣次数这一显而易见的办法外,近的研究集中在如何减少洗涤过程中产生的微污染量。”非政府组织塑料汤基金会的活动人士劳拉 · 迪亚兹 · 桑切斯(Laura Diaz Sanchez)建议:“洗衣时可将温度降至约30度,使纺织品更易分解,从而减少影响;选择液体清洁剂比洗衣粉更佳;另外,不要使用烘干机。”少买衣服也同样重要,因为研究表明,仅此洗涤释放的微纤维量多,而通过洗涤释放到海洋的微纤维量也是多的。“这是我们可以做到的事情。” 斯洛文尼亚初创企业PlanetCare的创始人莫卡 · 祖潘(Mojca Zupan)坚称。她们公司生产的过滤器得到了塑料汤基金会的认可,她还解释了如何自行安装过滤器,“汽车有过滤器,洗衣机也应该有过滤器,每台机器的使用都不应该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她们公司生产的过滤器得到了塑料汤基金会的认可,此外,她还解释了如何自行安装过滤器。
关于“快时尚”文化
虽然还有其他的洗衣小工具声称具有环保意义,但众多洗衣工具,鱼龙混杂。其中塑料制成的带刺洗衣球和洗衣网袋也被宣传为环保型工具。“这些对阻隔微纤维而言无济于事。”意大利聚合物、复合材料和生物材料研究所的研究员弗朗西丝卡 · 德 · 法尔科(Francesca de Falco)说。那么该怎么解决微纤维问题?不生产任何衣服?这显然不可能。德 · 法尔科表示,解决这一问题的挺好方法是针对服装制造、洗涤和处理工厂流程的每个步骤分别定制解决方案。每种合成材料都具有可能会产生影响的特性,例如其编织方式。 为了做得更好,一些品牌与科学家合作,测试特别容易脱落微塑料的衣服,如羽绒服和弹力T恤。天然纤维会是解决办法吗?专家解释并没有这么简单,例如棉花在种植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水和杀虫剂。“转向天然替代品并不是真正的办法,因为成本昂贵是一方面,而且天然纤维也有其自身的环境问题。”纳帕说,“我们生活在‘快时尚’的文化中,当你意识到我们到底买了多少时,才知道快时尚带来的环境问题是相当可怕的。”
如何定量分析微纤维?
在机械应力作用下,洗涤过程中被释放的微纤维渗随着洗涤水渗入地下水,随后注入河流,终流向海洋。合成微颗粒在途中会吸收污染物,被海洋生物摄入体内,从而进入海洋大型生物甚至人类的食物链。考虑纺织品对环境的影响时,微纤维的研究是绕不开的课题。自2016年以来,海恩斯坦一直处于这项研究的前沿,2019年11月加入微纤维联盟。经过4年的时间,完成了分析纺织品微纤维脱落的新方法开发。该方法使用无损的动态图像分析,量化脱落的微塑料,并揭示以前无法实现的数据,对整个供应链的材料开发具有实际影响。如今,海恩斯坦正引入激光光谱(LD-IR)技术来确定超细纤维的化学成分。
1)根据利兹大学/微纤维联盟(UoL/TMC)方法,使用过滤法测量脱落材料的质量
2)采用海恩斯坦的动态图像分析法(DIA)量化纤维的属性和分布
海恩斯坦微纤维测试超越了当前现有的其他方法,可以量化纤维计数、长度、直径和形状,甚至可以分别生成自然纤维和人造纤维的结果。研究人员可以借此更详细地知晓哪些类型的纤维和材料结构对微纤维释放多,从而更加有利地推动可持续纺织品的开发,减少纺织品微纤维脱落,有助于降低纺织业对生态造成的负面影响。 人类与大自然不可分割,海洋需要我们的保护,然而这离不开消费者的身体力行以及纺织企业的可持续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