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一年四季紫外线强烈的时期,对于防晒星人们来说如临大敌。「防晒做不好,美白抗老瞎胡搞。」作为美白抗老C位的防晒为何如此重要?可以说,导致我们皮肤老化的罪魁祸首,主要来自于紫外线,紫外线根据不同的波长分为UVC、UVB和UVA:
紫外线对皮肤构成的风险如此大,那么不照太阳可以吗?当然不行,身体合成重要的维生素D需要吸收阳光,以此促进钙磷吸收和皮肤细胞生长、分化,此外还能调节免疫功能。所以外出时能安心享受阳光,防晒必不可少。防晒方式主要分「物理」和「化学」两种,而防晒的机制主要分为把紫外线“挡回去”的「反射」和把它转化为热能的「吸收」。
化学防晒剂,又称紫外线吸收剂,主要通过吸收有害紫外线而实现防晒。化学防晒剂分子会被皮肤吸收,由人体代谢清除。而物理防晒剂能在我们皮肤表面形成一道保护膜阻挡紫外线。目前很多防晒剂也会采用化学加物理的方式。相较之下,戴防晒帽、穿防晒衣、撑遮阳伞的硬防晒就简单粗暴多了:即便是皮肤敏感的婴儿和孕妇也不用担心过敏的风险,但注意:裹得严严实实≠硬防晒!!所以今天就来介绍一下服装/纺织品的防晒性能。先硬科普一下紫外线防护系数UPF,该系数体现了身穿具备紫外线防护功能的服装能在阳光下持续多久而不会造成皮肤损伤。各类型皮肤暴露在阳光下的反应不尽相同,UPF需结合个人皮肤类型来计算保护时间,因此皮肤科医生根据不同皮肤自我保护时间的不同对皮肤类型进行了区分(共分为六类,第五类和第六类皮肤通常不会晒伤,此处不提及)。
一类:蓝色眼睛,红/金色头发,皮肤非常白皙。皮肤自我保护时间:5-10分钟。晒伤后始终严重疼痛。
第二类:蓝/绿/灰色眼睛,棕/金色头发,皮肤白皙。皮肤自我保护时间:10-20分钟。晒伤后有较为严重的疼痛。
第三类:棕/灰色眼睛,棕/黑色头发,浅/小麦色皮肤。皮肤自我保护时间:20-30分钟。较少晒伤。
第四类:蓝色眼睛,浅棕/橄榄色头发,浅/棕色皮肤。皮肤自我保护时间:40分钟。几乎没有晒伤。
举个例子:假设你是一类皮肤,那么皮肤自我保护时间为5至10分钟,如果再受到UPF为20的纺织材料保护,那么你在阳光下的时间就可延长至100至200分钟(UPF*皮肤自我保护时间,即20*5分—20*10分钟)而不会有皮肤损伤的风险。但同一件防晒衣,它在崭新的条件、浸泡润湿的状态、风化、摩擦和洗涤造成的老化后,以及材料拉伸的情况下,UPF值也会不同。所以为测定可靠的UPF值,防晒纺织品应充分考虑到在使用过程中会影响防晒效果的每个因素,因此仅测试产品在全新状态下的UPF值意义并不大。
作为紫外线防护标准的认证,UV STANDARD 801为何与众不同?UV 801紫外线防护标准尽可能地模拟了现实条件,采用了糟糕的日晒情境(澳大利亚/新西兰标准的太阳光谱),选择敏感肤质,承受强紫外线照射(坏情况),还会充分考虑纺织品的现实使用条件,如穿着过程中的拉伸程度,材料因游泳或流汗引起的润湿,穿戴、天气和洗涤造成的不可避免的材料老化等等,这些对于消费者全面了解产品的防晒性能非常重要。
现在越来越多的生产商、品牌商为了赢得消费者信赖并在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都会把产品获得的证书、测试报告、授予的标签作为产品介绍详情中的一部分。消费者只需要通过这些就能知晓产品的防晒性能是否有保障。挂有UV STANDARD 801标签或证书信息时,就可以放心大胆地购买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