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Global Fashion Agenda和Boston Consulting Group 的一份报告显示:2015年全球废弃物中约有4%来自时尚行业,随着每年服装的不断生产只会加重这一比例:大多数服装往往以家庭垃圾的形式终结在垃圾填埋场。 这也是近年来时尚业关注产品可降解的原因:C&A 和 H&M等快时尚品牌在可堆肥和可生物降解的服装设计方面也走在了前沿。产品标识为“可生物降解”意味着材料的生物降解速度相对较快,但具体降解速度则取决于材料本身:天然纤维(如棉和羊) > 人造纤维(如聚酯)。
德国海恩斯坦研究院对纺织品在4周内的生物降解程度进行了测试, 结果如下图所示:无纺棉和针织蛋白纤维被分解了,织棉和涤棉混纺持久性更强,而纯涤纶(聚酯纤维)几乎完好无损。由于土壤成分和温度均在生物降解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该结果并不一定反映了普遍标准,比如将材料置于工业堆肥中或添加细菌真菌时,则会加速某些材料的分解。
为了使纺织品制造商对此有更清晰的认识,海恩斯坦推出生物降解标签,以测试和评估纺织品在土壤中的生物降解性能。生物降解标签自2015年面世以来,在评估纺织品的可持续方面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企业不仅要对产品的生产负责,未来必须要对产品的废置负责。
可生物降解的纺织品应在土壤中完全降解,且其在染色或整理过程中产生的残留物不应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但并不是所有天然纤维制成的产品都可生物降解,许多纺织品在后整理过程中使用了很多化学品,即使这些纺织品百分之百由棉花制成,也无法在没有化学处理的情况下自然地生物分解。
海恩斯坦长周期土埋试验
海恩斯坦研究了各种纤维基材料在土壤中腐烂时的不同过程阶段、分解速度的快慢以及终的残留物。 该测试周期具体取决于材料和所需解决的问题,既可以在规定的实验室条件下进行,也可以在与实际使用相关的室外条件下进行。
该试验采用有氧条件下的标准化试验土壤,通过各种参数(如温度、土壤湿度、化学需氧量、土壤呼吸等)来监测生物活性。一些实验室会将织物或纤维置于加速条件下,例如极高压力和高温,在此条件下进行的测试并不能真实反映出织物或纤维的可生物降解程度。生物降解是海恩斯坦实验室要求很高的测试之一,模拟了“真实且恶劣”情况下的生物降解性。其方法是将纺织品埋入土壤中,在规定的时间后挖出来后称重,以确定质量损失,并分析被掩埋的纺织品在生物降解过程中是否释放了任何有生态毒性的有害物质污染土壤。
测试结束后,根据材料残留量和产品的环境兼容性或污染性确定产品降解率,而这些是由生态毒理学研究或化学分析得出。12个月后必须证明达到90%以上的降解率,才能获得海恩斯坦标签或证书。此外,残留物必须通过水芹测试进行生态毒性评估,以证明对生态无害。
测试标准:
• 纺织品——含纤维素纺织品对微生物的耐受性测定——土埋试验(一部分): 防腐性能评估 (ISO 11721-1:2001);
• 塑料——评估微生物对塑料的降解作用 (ISO 846:2019);
• 包装——通过堆肥及生物降解评定可回收包装的要求——终验收包装的测试方案和评估标准;
测试项目:
• 纺织品质量损失:检测土壤中真菌、细菌等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对产品的分解过程。
• 纺织品生态毒理学安全性:水芹和蚯蚓试验,测试对环境的影响。
您将收获:
• 关于产品废弃处理/回收的建议
• 确定产品对环境的益处和风险
• 生物降解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