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虚拟设计成功地转化为真实产品需要具备8个关键要素,这是实现数字化设计的必备要素:
其中,数字纺织材料参数是实现3D可视化设计真实感的重要因素。虽然设计是数字化的,但终成品是真人使用的实体产品,因此可视化呈现的真实感对设计师、制造商和消费者都很重要。
材料参数必须符合各种主流设计软件的要求,才能形成对材料性能和精确合身度的真实模拟。为帮助供应商和设计师,纺织品检测、认证和研发合作伙伴——海恩斯坦创建了数字纺织材料参数的通用转换方法(Hohenstein Universal Translator Approach)。
数字化呈现材料特性弯曲度
数字纺织材料参数是通过软件系统,对纺织品或配饰的物理特性测量值(包括弹性、质量、密度、刚度、摩擦力、应变强度等)进行数字模拟,该参数的精确度可影响纺织品的外观、合身度、舒适性、质量和制造工艺,但其正面临着一个真正的挑战:缺乏标准化。
海恩斯坦先进科学专家 Jan Beringer 博士在接受《纺织世界》姐妹刊物《泛美纺织》的记者 Virgilio L. González 博士采访时表示:目前常用的3D设计软件Vidya Assyst, Browzwear V-Stitcher, 3D CLO对材料的测试内容和方法都各有要求,甚至连单位也不同,比如弯曲度这一参数,三个软件分别使用三种完全不同的单位。
软件间的不兼容造成了测试参数的增多(可多达35项),即使每项参数都按要求测试完成,软件间算法的差异也会导致不同的可视化效果和材料特性,不准确的呈现势必会影响设计效果和成品,产生不必要的浪费,甚至降低行业生产效率、品质和消费者满意度,增加退货率,影响品牌形象。
为消除这种障碍,海恩斯坦从要求、格式、单位和模拟结果方面研究了主要的3D软件,采用标准测试方法将繁多的各类参数精简至五个基本参数:重量、厚度、弯曲度、伸长率、折叠体积和形状,然后开发出海恩斯坦通用转换方法(Hohenstein Universal Translator Approach),可以将主要3D软件的数字材料参数转换成一致的可视化效果和材料特性。
该转换方法对每种材料只需进行五次标准测试,节约了时间和成本;可以将数据导出为每种软件可读取的文件格式;还能生成悬垂图像,及创建与数字参数相匹配的实体样书。这些直观的方式为设计师和供应商提供了便利,通过准确的测试结果和海恩斯坦转换方法,不论利用何种软件,材料都能呈现出与实物一致的可视化效果,使数字设计、材料呈现和成品生产始终如一。
采用动态虚拟人像,以确保终产品动态合身度
60多年来,海恩斯坦服装工程师一直在进行服装生理学、合身度和版型研究,将专业知识与3D、4D技术相结合,提供数字化支持。未来我们将专注于体形与动作的准确性,基于尺码调研开发更为真实的虚拟人像,模拟人体行走和挥动手臂,以实现动态合身度。